纤尾瘦虾

Urocaridlla urocaridella   Hoithuis
   

  14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:额角极长,通常超出头胸甲长的2倍,约l/2超出第二触角鳞片末端,末部向上高高扬起,上缘具8~10齿,基部第l~3齿特别大,其前缘呈锯齿状,2大齿位于眼眶缘后的头胸甲上,第一齿位于头胸甲中部,第一、二齿间距离大于2、3齿间距离,第三、四齿间距较大,末端2~3齿小,远离其他齿,中部各齿约等大,均小于基部3齿,且间距均匀,下缘7~13齿,基部各齿大且密,两侧具长毛。头胸甲触角刺发达,鳃甲刺伸至前缘稍后,腹部第3节背面中央隆起呈膝状,第六腹节长约为第五节的1.6倍,尾节约为第六腹节的1.5倍,其前对背刺位于尾节中部,后对稍近前对而稍远尾节后缘,末端中央尖刺状,后侧角具2对刺,外侧刺甚短小,内侧刺粗长,两内刺间具l对羽状刚毛。第一触角柄刺超出角膜中部,前侧刺超出基节前凸缘,第二节明显短于第二节,上鞭愈合部7节,游离的短鞭为24节,约为愈合部长的3.3倍。第二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4.2倍。大额触须2节。第一对步足超出第二触角鳞片末端,指节约为掌部长的1.4倍,腕节约等于掌部。第二对步足对称,腕节伸至鳞片的末端,两指细长,约为掌长的1.4倍,切缘无齿,腕节短于掌部,长节约为腕节的2.4倍,座节为长节的0.7。第三对步足指节约1/3~1/2超出鳞片,掌节后缘具分散的刺,最末者最粗长,掌节约为指节的2.9倍,约为腕节的1.8倍。第五对步足掌节伸至或超出鳞片末端,其后缘具分散的刺,约为指节的3.4倍,约为腕节长的2.2倍。雄性第一腹肢内肢具1发达的内附肢。
体长:31~40 mm。卵多,卵径0.67~0.72×0.52~0.57 mm。本种鲜活体透明,腹部1~3节有暗红色横斑,第三节者最浓而宽,第4~6腹节的斑在两侧。额角,触角及步足和尾肢也都有红斑(刘瑞玉等1990b:图23)。

大小
国外分布

印度洋中部至印度尼西亚,新喀利多尼亚。潮问带至130m水深。

国内分布

海南岛、北部湾